关岭:加快教育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17日

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贵州实施的教育精准脱贫“1+N”计划中,通过实施N项教育精准脱贫计划,不断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关岭县民族高中就取得了相比往年更优异的成绩。

  走进关岭民族高中,大屏幕上的喜报格外醒目。今年,学校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27人,二本上线人数900人,比去年增加了两百多人。

关岭民族高中毕业生 田心伟

(同期声:今年我考了583,目前正在准备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保守一点的话这个应该能上自己还打算冲一些好的学校。)

关岭民族高中党委副书记 朱国俊

(同期声:今年高考600分以上达到了17成绩都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学生的生源质量结构改善很多县级外的学生都慕名往我们学校来就读)

  去年,关岭民中的新生入学平均分达到了460分,而在五年前,学校门庭冷落,生源流失率高达50%以上,新生入学的平均分只有190分。

关岭县委副书记 韦锋

(同期声:在2014年以前 我们关岭的学生大部分的都流失到了周边县区

  2012年,在财政收入紧张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划拨县城新区最好地段土地420亩,吸引投资近5亿元修建新的关岭民中,以引领教育发展、推动脱贫。经过反复的争取,关岭抓住贵阳市与安顺市合作机遇,引进一类示范性高中——贵阳一中全方位帮扶关岭民中。

贵阳一中副校长 陈章义

(同期声:我们先对民中进行了顶层设计,参与了他们的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我们组建了校长团队还有我们的名师工作室还有我们的名班主任工作室相当于是17个人的一个团队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团队来这里和他们一起工作一天,孩子们都很欢迎一中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  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通过每天、每周、每月两方面的交流来浸润的。)

  刘大斌,关岭民中副校长,他是四年来贵阳一中派驻到关岭民中的第三批人员之一。除了协调两校之间交流的日常事务,他还全面参与到了民中的管理和决策当中。

关岭民族高中副校长 刘大斌

(同期声:学校的决策学校一些大的发展方向的确定要积极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思路,同时把贵阳一中的一些教学理念传递到我们广大的教师。)

  从面对“失血”难题到贵阳一中帮扶“输血”、“造血”,以关岭民中为起点,关岭县探索出来的教育扶贫模式,正带动着县城整体教育的发展。

关岭县委副书记 韦锋

(同期声:积累了全县教育教学的管理的这种模式和水平培养的中层干部班子成员逐渐地输送到其他的学校带动其他学校一起起步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成效。)

关岭台记者:李青 报道

  


上一篇:我市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和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推进部署会议

下一篇:镇宁马厂:订单农业助农增收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