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秀区玉碗村,有一位女种植能手张杰,她35年来扎根农村逐渐成长为自创品牌的“土专家”,她曾经一夜血本无归,经过努力奋斗,现在又成为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现在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这几天,在张杰的食用菌合作社车间里,机器轰鸣,张杰和姐妹们正在为20亩食用菌大棚赶制一万多袋菌包而忙得不可开交。
西秀区华西办玉碗村互帮互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张杰
(同期声:现在我们这里在装香菇筒 每天要装3000多筒,这些都是我们玉碗村的村民,也是我最好的姐妹来帮我种香菇,(她们)也学到了一定的技术。)
35年前,张杰跟着拥有食用菌种植经验的父亲从培育选种开始学习,20多年来,她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种植大户。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压垮了所有的大棚,食用菌基地变成了沼泽地,直接损失近百万元。张杰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心血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的张杰又因为身患骶骨感染而落下腿脚残疾。
西秀区华西办玉碗村互帮互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张杰
(同期声:当时非常绝望,非常非常的绝望,我都想甩手不管了。)
这个时候,市、区残联给她送来了近十万块钱的微型企业补助,西秀区政府也给她提供了六十万元的惠农贷和项目资金,这笔钱帮助张杰渡过了难关,她重拾信心,依靠以往积累的种植经验,从零开始种植食用菌。
目前,张杰的食用菌合作社总产值上百万元,不仅为上百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让全村12户33名贫困户直接入股分红。
村民 吕菊花
(同期声:(在合作社工作)得八 九十块钱一天,大家来做这个(香菇)都很方便,所以我们也就很少外出(务工)。)
贫困户 胡其珍
(同期声:我在张杰这里去年得了1600多的分红。)
如今,张杰的食用菌基地已经获批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为此,她又有了全新的打算,打算尝试着培育安顺首批本土无公害黑木耳。
西秀区华西办玉碗村互帮互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张杰
(同期声:如果以后发展得更好的情况下,我都会毫无保留的把经验传递给他们,教他们的技术,包括以后的销路。)
西秀区台记者:赵文全 马恬(实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