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又到红薯成熟时 农户减产不减收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7日

  紫云自治县是全市,乃至于全省红芯薯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地方,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今年,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全县红芯薯产量减少200多万斤。虽然产量减少,但当地蓬勃发展的电商平台和日益完善的产销对接机制,却让农民减产不减收。

  一大早,紫云县白石岩乡幸福园村的薯种植大户陈薏香,便驾驶着三轮车,将刚刚出土的红芯薯拉到了合作社里进行销售。虽然今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她家种植的红芯薯比往年减产三分之一左右,但按照她与合作社签订的产销协议,收入却比往年有所增加。

紫云白石岩乡红薯种植大户  陈薏香:今天运八九百斤红薯,卖给合作社, 今年虽然下雨多,但是今年红薯的单价比去年好,去年单价一块五,今年单价都比去年多了一半的价钱,收入也比去年多了百分之四、五十。

  与农户签订产销协议的紫云文烁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红芯薯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该合作社与当地87名种植大户建立起合作关系,采取零售与电商双轨并行的销售方式,对农户种植的红薯进行保底收购、统一销售。

紫云文硕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胡光友:线下主要是通过物流,发往广州,深圳还有上海,成都这一带。线上主要是通过我们合作社天猫店,紫云红芯红薯旗舰店还有京东等各大平台进行销售,今年预计销售量两三百万斤左右。

  紫云有多年种植红芯红薯的经验,种出的红不仅口感好味道甜,而且富含硒元素,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把特色产业做成扶贫产业,去年,紫云县启动实施《紫云红芯薯“红起来”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的同时还对参与发展红芯薯产业的企业和农户进行扶持。

紫云农业局副局长 杨开胜:凡是在我县种植红芯红薯的农户,大户,合作社,村公司每亩采取400元的补助,技术服务上,我们邀请省市专家时时指导,时时跟踪,全程服务。

   与此同时,紫云还加大对电商产业和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进电商企业3家,网店31个。针对生鲜农产品不易保存的特殊性,当地还采取了农产品礼品化,完成了29个产品的包装保鲜,并逐步上线,成功培育了多个品牌。今年以来,全县电商商务网络交易额达到4500万元。

紫云闻远科技电商企业负责人 伍瑞剑:“现在来说我们整个紫云(自治)县电商销售是非常的火爆,目前我们紫云红芯红薯在网上销售得非常好,顾客从各方面来说都非常的认可,不管是品质还是我们的卖相,口感等等各方面,自从八月底九月初以来,我们红芯红薯上市以来,我们整个电商的销售,每天达到1000单左右,目前销往的地区主要是以上海,广东为主。”

  据统计,今年紫云自治县的红芯红薯种植面积5000余亩,成立专业合作社17家,预计年产红薯1000万斤,总产值达5800万

安顺台记者:吴琪 紫云台:孟波  报道

  


上一篇:关岭召开新闻阅评会

下一篇:贵州农信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在我市举行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