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也是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助推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自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平坝区紧紧围绕电商扶贫,依托平乡源互联网超市运营中心和村级互联网超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农民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实现农户增收。
一大早,趁着难得的好天气,平坝区鼓楼社区互联网超市站长夏仲举就驱车来到十字乡大院村,收购村民周溢刚挖出来的红薯,由于红薯最近在网上的销量激增,为了能让红薯如期发货,夏仲举就自己到地里组织挖红薯,确保产品能如期到达客户手中。
周溢家共种了20亩的红薯,仅几天的时间,就已经卖出去了1500斤,由于订单量大,今天他还特意雇了几个邻居来一起挖。别看眼前这片地,种着的是满地的“摇钱薯”,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的玉米地,趁着挖红薯的间隙,周溢给记者算了算他家的玉米红薯账。
以前种玉米,周溢家一亩地一年能产一千斤,一斤一块钱,一亩能卖一千元,周溢家共有六亩地,也就是能挣六千多块钱。种成红薯以后,一亩地产1500斤,一斤能卖一块五,一亩能卖2250元,六亩地共收入13500元,加上流转的14亩地种上的红薯,他家今年至少可以赚45000元。
平坝十字乡大院村村民 周溢:“种玉米还要除草。还要追肥,产量也低,种红薯就省了不少的工,这个红薯只需要提一下藤,产量也是比种玉米要高得多,有他们这个平台来给我们收购,也不愁卖,我们只管种,种出来,他们来给我们收了就行了。”

刚从地里挖来的红薯,稍作处理后,被送到社区的互联网超市打包装箱,挂到网上销售的红薯是19块9五斤,平均3块9一斤。
平坝鼓楼社区互联网超市站长 夏仲举:“我们这个红薯还是卖得挺好的,每天在线上的销量都有两三百斤,这还只是平时的销量。做起活动来,每天在线上的销量大概是2000到3000斤左右,每一件五斤装。每天的发货量在500件到六百件左右,还是挺好的。”

当十字乡大院村村民周溢因为收成好而喜笑颜开的时候,羊昌乡稻香村村民龙海阳却愁容满面,因为今年她家的六亩金刺梨树又挂满了果,却还是找不到销路卖。
平坝羊昌乡稻香村村民 龙海阳:“我家这片刺梨,收成都很好的,就是找不到销路,我们背出去卖,背一大背篓出去只卖个几斤就回来了,(剩下的)回来就来扔掉。”

因为前两年也是这个情况,所以正当龙海阳打算让自家金刺梨地自生自灭时,村里的互联网超市站长艾英凤找到了她,在艾英凤奔走于各村组,准备寻找品质优良,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时,看到了龙海阳家“躲”在山上的金刺梨,她就赶紧联系到龙海阳,让她家的金刺梨“走”了出来,走向了互联网。
平坝羊昌乡稻香村互联网超市站长 艾英凤:“这个金刺梨我们挂到网上以后就开始有人下订单,一天能卖差不多一百来斤,反响都还可以,她也自己不用摘下来拿去赶集卖。”
平坝羊昌乡稻香村村民 龙海阳:“现在有村里面互联网超市来给我们收。我们明年想重新把它整理好,把它打理好,管理好,让它结得更好,我们也有信心有底气把这刺梨整理好。”

现在,稻香村的互联网超市还帮村民们卖得有红心薯、莲藕、红米、折耳根等农产品,像鼓楼社区、稻香村这样的农村互联网超市站点在平坝区共有5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68%,这些村级互联网超市让平坝藏在深山里的农特产品走出了大山,更让村民增加了收入。
自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开展以来,平坝区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在农产品上行销售上取得了良好成绩。网络零售额从2016年的408.42万元猛增到2017年的6271.43万元,同比增速达1307%。2018年年底预计突破9000万元。
平坝电商办常务副主任 高汝洋:“在以后我们将继续加强跟各大平台的对接,更好的依托我们59个村站点,深化我们平乡源公共平台的运营,再对贫困人口进行更好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真正的依靠电商扶贫来脱贫致富。”

新闻联播记者:吴传娟 报道
上一篇:@所有公务员 关于你的职务、职级、养老等,或有新变化!
下一篇: 普定和谐村 产业帮扶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