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利用千家万户会养牛、善养牛、能养牛的群众基础,紧紧抓住列为全省肉牛产业重点支持县的契机,将“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来抓,县境内关岭牛存栏高达15.5万头,养殖户达三万多户。牛养起来是否能赚钱?能赚多少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养殖户家中看一看,听听他们的“养殖账”。
每天早上9点,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大理村的养殖户刘忠贵都会准时给牛儿准备草料,这已经是他饲养关岭牛的第二个年头。2016年底,刘忠贵借助关岭牛产业发展补助政策,修建了标准化养牛圈舍,开始饲养关岭牛,两年时间,刘忠贵牛圈里的牛越来越多,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养牛大户。
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大理村养殖户 刘忠贵:“今年总的进牛是35头,然后我就卖了12头牛。12头牛养了四个多月,当时买的体重在800斤左右,卖的时候的体重在1200斤左右,相当于我的每一头牛每天它要涨三斤多,买的时间都在一万多一点,800斤的牛在一万零四百到一万零八百块钱,卖的时间都在一万四千多,一头牛的纯利润就在三千块钱左右。”
仅仅四个月时间,刘忠贵的12头牛就为他盈利三万多元,这相当于刘忠贵外出务工一年的毛收入。在他看来,照这样养殖下去,准有赚头。
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大理村养殖户 刘忠贵:“我剩下的还有二十多头的育肥牛今年年底都必须卖完,我这20多头牛的话,目前到现在卖的话还不够肥,可能要养两个月左右就全部出栏,我这点牛出栏的话20个牛将近卖32万左右。”
除散养户外,关岭自治县还有一百多个合作社进行关岭牛养殖。在关岭牛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通过把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成贫困群众的股金精准支持村级合作社修建养牛圈舍,采购牛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关岭自治县岭丰村党支部书记 骆斌:“我们岭丰村建档立卡户有170户,都全部入股在合作社这里,我们利益联结机制是127模式,到年底我们用百分之七十来给老百姓分红。”
岭丰村养牛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刚开始仅有牛40头,如今通过贫困户入股,已发展至269头。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收入也在逐年增加,群众致富越来越有盼头。
关岭自治县岭丰村党支部书记 骆斌:“我们合作社每个月开支9万4千5百块钱养牛,合作社的利润我们是这么算的,每天要吃1000多斤精料,草一天要吃11000斤左右,算下来大牛和小牛平均算下来一天能长两斤,那么我们就有赚了,如果是按这个存栏量220头来算,平均一天一个牛长2斤,按市场价12块钱一斤,我们整下来一个月(纯收入)要赚50000块钱。”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养殖关岭牛,解决饲草是关键。关岭自治县按照“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方式,引导全县村级合作社、贫困群众种植牧草和饲料玉米。在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重点种植皇竹草、在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重点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饲料饲草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关岭牛饲料饲草问题,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值,增加了群众收入。
关岭丰村皇竹草种植户 王伦平:“我79亩我今年卖给人家(公司)是7万多,7万多是我任何费用不管,他们自己来收,自己拖走,我是7万多块钱的干净钱。”
百姓算小账,政府算大帐。目前,关岭全县存栏牛达15.5万头,出栏2.75万头,产值达2.66亿元。组建102个“村社合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大户161户,带动农户9404户3.29万人(其中贫困户5316户1.86万人),实现了扶贫产业贫困农户受益最大化,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关岭牛产业发展,带动全县种植青贮玉米、高产牧草6万亩,草山草坡改良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万亩。
新闻联播记者:章爽爽 报道
上一篇:赵贡桥到普定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下一篇: 市领导带队开展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