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丰收不愁销 村民采摘番茄忙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9日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在以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重点依托山区自然优势,以蔬菜、水果产业为载体,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为主线,让山区土地实现了从荒山到园区再到特色山地产业基地的变化,逐步实现了地方产业元素的多样化。

  眼下,正是各种瓜果蔬菜上市的好时节。在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小河村的西红柿大棚园区里,100亩红彤彤的西红柿长势喜人,农户在地里抢收西红柿的同时,各路收购商也纷纷前来"抢收",让农户的西红柿在地里就切实解决了销售问题.

  收购商 王二红:“我们是镇宁本地方人联系合作的,然后我们拖往贵阳去,今年前段时间赚了点,最好的时候卖两块二,今年收了十四五万斤了。”

  镇宁县顺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顺达:“今年我们已经卖了差不多14万斤了,20多万块钱的,亩产我们预计可能达到一万斤左右,收购商一过来我们就是一块六一斤,不管它涨价还是掉价也要卖这么多给他。”

  在大棚里记者看到了正在采摘西红柿的候仕芬、王能环她们一边采摘一边高兴的唱起了歌:小河门口一块田 租给公司盘菜园 政府公司实在好 我们赚点小用钱。候仕芬告诉记者,以前家中田地种的都是传统农业,既赚不了钱又顾不到家,如今,家中几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一年不仅有额外分红,就近务工有固定收入也能兼顾家中。

  村民 候仕芬:“比以前还是要好,以前我们在家种庄稼,种下来一年只有万把块钱,现在在这里干活就赚得到两三万块钱,也是比以前好,一方面有娃娃一方面有老人,顾到家里顾到娃娃。”

  村民 王能环:“我们在这里面做一天一百块钱,比以前要好一点,每个月发每个月的工资,全得政府支持,也是好一点,去哪点走亲戚要轻松一点,我家可能有十亩左右,我们土地租出去一亩是700块。”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山地高效绿色的农业纵深发展,是解决山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山地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广大百姓的参与。目前,小河村已经种植了100亩西红柿,把曾经贫瘠的山地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镇宁县顺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顺达:“我们这个西红柿一年要种三季左右,他拿流转出来得就是700块钱一亩,但是每一年又分得500块钱的分红。 像今年我们这个大棚产业,我们务工最多的时候每一天都要5060个人,因为我们也解决当地老年人、留守妇女这些可以在这务工,长期的是一百块,老年人是80。”

安顺台记者:杨洋(广播)


上一篇:平坝西部振兴搬迁工程乐平镇大坡安置点建设顺利推进

下一篇:市委常委会暨市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曾永涛主持 陈训华 吴刚平出席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