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村:从“烂坝坝”到“别墅村”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0日

  

  “大坝大坝,烂田烂屋烂坝坝,小伙难娶,姑娘外嫁。”这曾是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的真实写照。然而现在走进大坝村一栋栋独立的小别墅让整个村庄显得格外的“养眼”,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坝村在当地党支部的带领下搞产业、修新路、建别墅,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两层小别墅,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坝村从“烂坝坝村”变成了现在的“别墅村”。

  走进大坝村,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统一规划的小别墅,别墅旁边的菊花眼下正是开的最旺的时候,成片的金色菊花加上一栋栋独立的小别墅,让这里显得格外的美丽。现在正是初冬季节,大坝村村民卢贵长正在自己家的小别墅里忙着计算近一个月的收入。说起现在大坝村的变化,卢贵长做梦都没有想到曾经穷的连自己都嫌弃的大坝村会有今天这样翻天复地的变化。

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村民 卢贵长以前我们住烂土墙房,羡慕隔壁村的房子些,又不会漏雨,然后又是平房,而且住起有又舒服 ,想到自己住那种烂土墙房,有时候自己眼泪都会想淌。

  大坝村以前是省级二类贫困村,上世纪80年代,村里也只有一条小泥土路与外界相通,遇见下雨天时,路上全是稀泥,连下脚的地方也没有。家家户户住的也都是土墙房,长期处于屋外下雨屋内漏的状态。

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村民 卢贵长下大雨的时候就担心 ,到处都搞起脸盆 、桶去接水,那种感觉。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好好的努力去搞一间好房子来住起,我们根本就没想到,我们会有一天来住上这种别墅。 

  村里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差,村民的经济收入更是入不敷出,每家每户一年的收入都是靠着地里的玉米和水稻,连仅有的收入都无法保障,完全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说起现在村里的变化,完全要得益于党组织的带头。199628岁的陈大兴临危受命,挑起村支书的担子。陈大兴认准了一个死理:不抓住产业,大坝村脱不了贫也致不了富,不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团不住大坝村人的心。于是,大坝村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产业发展序幕。村里栽过烤烟、种过药材、养过牛,能做的事都去做,却没敲开成功的门。2007年,陈大兴偶遇“金刺梨”,他大着胆子试种推广,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村情、适应市场、群众接受的新产业。随着金刺梨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规划不仅在大坝村落地生根,而且开出了艳丽的花朵。“村社合一”办起延年果(金刺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坝村争取到8000万元投资,成立了大坝延年果酒厂,不仅实现对本村金刺梨鲜果保底收购,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形成了‘产销一体’的生产链条。一业兴多业兴,大坝村不断调整产业布局,除了漫山遍野的金刺梨、脆红李等经济作物,还把年收入数百万元的新产业,蚂蚱“请”进养殖大棚。

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村民 卢贵长我们十几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来搞金刺梨 ,现在我们家就是3个劳动力在这里面上班,搞下来一年都有10多万。

  如今的卢贵长在村里的蚂蚱基地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查大棚里面蚂蚱的生长情况。下班了还可以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在村里的小路上兜兜风。

  借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春风,大坝抓住“品味农耕文化、乐享田园生活”这个市民心理,把“山水塘田屋、花草果林蔬”乡村元素发展到极致,在金刺梨花开时节,举办赏花节;在果实成熟季节,举办采摘节;利用家家户户居住的别墅,开设“农家乐”和农家旅社。2017年,大坝村人均收入从2012年前的1982元,增加到12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10万元,上升到350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4000万元,全村经济总量达到1200万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9%

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村支书 陈大兴像今年来讲,我们这个村的,因为今年的刺梨果结得相当好,在去年的基础上基本上多了三分之一 。今年我们又增加了蚂蚱养殖 ,还有肉牛养殖, 今年的酒厂也刚投产 。今年的产值我们预计一下,大约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去年我们在1200万左右 今年估计在18002000万左右 ,根据这个发展速度,预计在两三年之内,我们这个村的产值可以达到几个亿。

  从饿着肚子到吃饱饭,从种植金刺梨到发展乡村旅游,改革开放40年来,大坝人以百折不挠、敢闯敢拼的干事精神,走出了一条“以金刺梨为主导产业、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致富之路,成为安顺市最大的金刺梨种植育苗基地,实现了“家家住别墅,户户有产业,家家有班上”的脱贫梦。

外宣记者:张健 报道 

  


上一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引发西秀区干部职工热议

下一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