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闻联播]安顺西秀区:2018,农业有个关键词叫“精细化”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09日

  说到2018年的农业新变化,安顺西秀区有一个关键词叫做精细化,选择优质品种,实行精细化生产,搭建产销渠道,实现精细化销售,加大职业培训,进行精细化分工,当农业生产的一个个环节变得更加精细之后,老百姓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村民 刘秀梅:这个香菇今年还是可以的,6月份的时候,一茬要摘几千斤,今天(现在)来收可以收1000来斤,我们来摘都很开心的。

  刘秀梅正在采收的是2018年最后一茬香菇。由于种植技术到位,这一批香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一级菇的统一收购价超过每斤4元。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食用菌基地负责人 鲍方:我们一级菇是(菇面宽度)3.8公分以上,菇脚短,反面不能开,菇面好(干净)。今年我们一级菇可以达到40%,明年我们最低要达到60%到70%。

  旧州食用菌基地占地200多亩,218个大棚里共有菌棒50万棒,香菇产量达40多万斤。农民摘香菇究竟能挣多少钱?鲍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食用菌基地负责人 鲍方:我们联结了五个村的贫困户307户,1173人,卖香菇的款是140多万,20%(的利润)拿来给贫困户分红。我们发2400元给管理工人;(工人)工资是1500(元),全勤的有个300(元)。土地流转,我们农田是(1年)700块钱每亩,地是(1年)500块钱每亩。

  2018年以来,西秀区发展了食用菌蔬菜中草药等精品农业,仅食用菌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6000多亩,产值超过300万元。

  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局局长 罗勇平:2018年,我们这有机茶已经达到了12.4万亩,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食用菌我们的生产规模达到了7200万棒,2018年老百姓通过平均至少在1000块钱左右。2019年,有机茶新增的大概是3万亩,辣椒安排的订单是10万亩。

  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要靠种,更要靠销。在黄腊乡八寨村,村民们采收的花菜,全部被西秀区政府成立的平台公司所收购。2018年,该公司已经和全区160多家合作社签定了生产订单,并与贵州大学、永辉超市等600多家单位达成农产品供给协议。

  安顺市西秀区副区长 刘可立:它把我们的市场的合同订单转化成我们的农业生产的生产合同,实现了以销定产,对合作社实现了保底收购。(今年以来)通过这个平台我们销售出去的蔬菜,总产值达到3到4亿元,带动贫困户12500余户,人均增收达到近千元。

  算好精品农业产业账,除了要打通产销渠道,也要在生产分工上下功夫。在西秀区浪塘村,村里根据农产品的品类,由种植大户牵头,成立了5个生产小组,发展起西红柿、生姜等产业。

  安顺市西秀区浪塘村村支书 严勇:工人里面有种植的工人,有分拣的。通过我们的精细化的明确分工,达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像今年西红柿,通过分拣以后,平均综合在3块左右。如果不分拣人家来收统货,就是2块5,通过这种更精细化的分拣,让我们的种出来的产品利益最大化。

  2018年,浪塘村仅西红柿的产量就超过300吨,通过精细化的分工合作,村民们的账本上比去年又增加了4000多元的收入。

  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局局长 罗勇平:增收的效益比单打独斗自己去种植要高到20%以上。像我们老百姓,他务工的话,一天的工也就是80块左右。通过精细化分工,他(对所做工作)很熟练,可以达到150元,甚至200元。

  为了实现农产品的精细化管理,西秀区成立了蔬菜、茶叶等5个产业专班,专门服务产业发展。2018年,全区茶叶、中草药等产业的种植面积超过90万亩,产量近70万吨,产值达到35.5亿元。下一步,算好精品农业的产业账,仍是西秀区推动农民致富增收的重点。

  安顺市西秀区副区长 刘可立:我们将紧紧地围绕精品农业,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打造茶叶、蔬菜、还有食用菌等。我们将通过各种培训渠道来加大对我们职业农民的培育,把我们的职业农民的分工进一步的精细化。把我们的市场与生产的对接做好做足,有效地让我们的农业产业实现持续化的发展。

安顺台记者:张健


上一篇:抓好创建各项工作 巩固禁毒工作成果

下一篇:“自助”收银机进超市 市民购物方便快捷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