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去年以来,我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将贫困群众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条件薄弱的地区搬迁出来,跟进产业扶持和配套措施,使一大批贫困群众走出了贫困,走向幸福生活。

走进西秀区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45栋小洋楼排列整齐,平坦、笔直的道路在小区间纵横交错。小区里呈现出一派安乐、祥和的氛围。

在徐启红80平米的新房里,一家人正其乐融融的吃着午饭,话着家常。
徐启红:心情都好了,一进来沙发、电视机、茶几、还有电磁炉,窗帘全部给我们弄好,一样都不要我们担心。
据了解,徐启红是轿子山镇大山村的贫困户,8年前在外打工,由于妻子不慎患上尿毒症,加上房屋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十分糟糕。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只好返回家乡,仅仅依靠家里的农田和打临工维持生计,日子过的一天不如一天。2018年,来到彩虹社区后,不仅解决了住房问题,就医就学就业也得到了保障。
徐启红姐姐:我都给他讲的是叫他不要转去做那点地了,这里有班上叫他在这里找班上,我家这个兄弟安装水电都可以的,维持到这个家里。好好好,真的好,我们都替他高兴。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尽快融入新环境,彩虹社区内还配有卫生室、学校、工厂、社区综合超市等。
西秀区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生态移民科科长 曾林:有一所启星学校,规划有36个教学班,有劳动能力这块,在我们小区建了4个厂房,引进了密集性的企业,我们搬迁对象有劳动能力的就可以在里面解决他们的这个就业的问题,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好。

彩虹社区不仅解决了搬迁户的住房问题,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郑小弟是搬进社区后在厂房上班的贫困户,提及现在的生活状态他自信满满的说。
郑小弟:像我们在家里做农业干农活很辛苦的,做农活又不值钱,来这里面固定工资,有2100,可以的。

彩虹社区只是我市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取得好成绩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扶贫搬迁安置点在我市还有很多。据了解,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市已全部完成4641套住房主体工程建设、占住房主体建设任务的100%。目前,6个安置点中,3个安置点已全面建设完成,已搬迁入住2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人;另外3个安置点目前正在陆续完善住房配套基础设施。

安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董立军: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让广大群众住有所居,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民居住需求的新的住房制度,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安顺台记者:邹坤亚
下一篇:文明创建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