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稳定经济增长、扩大有效需求、保障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作用。”11月13日,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宋旭升说贵州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省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宋旭升
宋旭升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从2020年的9887.23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2597.88亿元,占GDP比重从54%提升至55.6%。服务业就业规模达788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量的42.2%,还贡献了约45%的税收收入,充分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我们着力推动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切实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数智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金融规模不断壮大,全省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其中工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均超5000亿元。
数智赋能成效显著,上云用云企业突破3万户,盘古大模型、“黄小西”AI智能体广泛应用。“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基本形成了以4个国家级物流枢纽、3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多层级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2024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4.3%,较2020年下降1.2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我们着力推动品质化、多样化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我省独特的气候、生态和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旅居康养、体育休闲、健康服务、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比如,我省的旅居康养产业持续火爆,已形成避暑、康养、森林、温泉等多种特色业态,度假游、避暑游、乡村游等多元业态亮点纷呈,“爽爽贵阳”“凉都六盘水”“21℃的城市安顺”等城市名片火爆出圈。万峰林、黄果树、梵净山等十大民宿集群初具规模,全省民宿总量突破1万家。游客体验正从“短期观光”向“深度旅居”加速转型。
当前,服务业与先进制造、现代农业加速融合。众多企业正从单一制造转向“制造+服务”,从“卖产品”转向“卖产品+服务”,消费结构加快向服务主导转变。
宋旭升表示,接下来,将聚焦经营主体、营商环境、要素保障、产业融合等关键环节,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