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跳米花神”载歌载舞迎丰收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1日

八月初秋,在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烟花、鞭炮齐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响起,地戏队演员穿着不同风格服饰,佩戴色彩绚丽的面具,腰系战裙,背插靠旗,在院子里闪转腾挪,手持刀、枪、剑、戟激烈交锋,一招一式尽显古代战争格斗场景,演绎屯堡地戏的精髓。

这是8月28日—30日举办的“同唱一台戏・地戏庆丰收”屯堡地戏文化传承发展交流活动现场,也是安顺“跳米花神”庆祝丰收的生动缩影。3天时间,开箱仪式、地戏稻田巡游、《三国》《隋唐》《杨家将》《薛刚保唐》地戏展演等精彩上演,体现人们对丰收的祈愿。

3.jpg

丰收的田野里,英姿飒爽的地戏艺人,手执兵器,步伐整齐,高亢嘹亮,在锣鼓声伴奏下,“行军”在稻浪中,用屯堡地戏“跳米花神”展现丰收的喜悦之情。

“我们‘跳米花神’庆祝丰收,跳的是一种希望,更是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来自平坝区夏云镇界首村地戏队成员李海波一早就穿好地戏服,戴上面具,一下子进入状态。

轮到他们地戏队上场,他左手拿鞭、右手握枪,和队员密切配合,上演一场精彩的地戏盛宴。

6.jpg

李海波今年48岁,从8岁开始和父辈学习地戏,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成为村里地戏队的一员,每逢地戏表演,他都参与其中,从未间断。

“‘跳米花神’,丰收年到!今年风调雨顺,我家种植的4亩多庄稼迎来丰收。”李海波说,玉米正在采收,水稻正值灌浆期,丰收在望。

7.jpg

62岁的普定县马官镇张官屯小寨地戏队队员汪俭辉从小学习屯堡地戏,担当剧目里重要角色,平时种庄稼,需要跳地戏时,换上戏服、戴上面具就开演。

“看到‘跳米花神’信息,我们地戏队自发组织前来参演,通过跳地戏同庆丰收,展示我们的幸福美好生活。”汪俭辉说。

2.jpg

鼓声响起,他和地戏队带来的《五虎平南》剧目开演,他迅速融入角色,动作灵活。演出结束,汪俭辉意犹未尽,笑开了花。

安顺地戏源于明代“调北征南”,是以武戏为主、文戏为辅的一种传统地方戏剧,是屯堡军民以武备守疆、以忠勇传精神的活态见证。

4.jpg

“传统跳地戏一年有两次,第一次在春节,叫做‘跳迎春神’;第二次在农历七月半,正值田里稻谷扬花,称为‘跳米花神’,庆贺秋收五谷丰登、农事兴盛。”安顺脸子傩雕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发忠说,我们组织开展这次活动,通过屯堡地戏共同庆祝丰收,展现农耕文化的魅力,推动屯堡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33.jpg

秦发忠14岁跟随长辈学习傩雕技艺,逐渐成长为安顺远近闻名的傩雕大师。2016年,他筹资500多万元修建的安顺市首座屯堡傩雕艺术博物馆开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专家、学者和游客纷纷前来学习、参观屯堡文化和傩雕,研学旅游在周官村兴起。

2017年,他修建了民宿,6个房间经常满客,以文带旅、以旅促农的农文旅产业形成。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开办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欣欣向荣,助推屯堡文化、傩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4.jpg

“今年已接待6万人次,为周官村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秦发忠说。

55.jpg

夕阳西下,“跳米花神”落下帷幕,周官村的稻田里,稻浪起伏、稻穗金黄。又到一年丰收时节,屯堡地戏“跳米花神”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跳跃,诉说着人们对土地最深沉的爱恋,对丰收的最大祈愿和对最美好生活的期盼。


上一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

下一篇:【微纪录片】四库全书的“长征”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