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纳凉贵州行】21℃凉爽加持 安顺“避暑村”多点开花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鲍焕琴正在“迎战”旺季。7月21日上午5时,这位民宿老板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做早餐、买菜、打扫卫生、做午餐、晚餐,一直等到晚上11时才能休息。她所在的村庄,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村”,众多民宿老板同她一样忙得不可开交。


image.png

把士村只是安顺避暑胜地中的一小块“拼图”。近年来,随着安顺“21℃城市”IP在全国叫响,“避暑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数量已达到50个以上。


“我们现在客房已经满了。”鲍焕琴说,从今年7月13日开始,来自湖南、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游客纷纷入住了她的民宿,到现在每天都有不少客人前来订房,但已“一房难求”。


鲍焕琴的民宿是由自家住房改造而来。在该村,众多村民也将闲置房屋改造成为了民宿,从2020年的12家增长为现在共有34家,能够容纳600余人。今年7月以来,众多“候鸟”纷纷入住把士村,民宿老板不仅提供住宿,还提供一日三餐。“候鸟”们一住就是一个月,有的超过两个月,不少民宿都出现爆满。


同样爆满的,还有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讲义寨。该地现已建成12家民宿,可提供160个客房供游客住宿。从今年5月起,不少民宿老板就接到了游客预订电话,目前游客已全部入住,所有民宿呈满房状态。


image.png

“凉爽!吃得好!玩得好!”湖北武汉游客毛先生跨越1000多公里,来到了讲义寨避暑,“来了就不想走。”他由衷地说。


在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这里是避暑产业发展较早的村庄之一。该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村民们还没有民宿概念,游客来了只是住在农房里。后来,回头客越来越多,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民宿才逐渐发展壮大,目前有600余人在村里避暑。


据了解,2016年,沪昆高铁开通,为安顺发展避暑产业提供了交通便利。


近年来,安顺市紧抓机遇,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力推动“清凉气候”向“避暑经济”转化,持续唱响“21℃的城市”IP,并主动外出推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安顺避暑。


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全市7-9月接待省外游客从350万人次增加到523万人次,接待避暑旅居游客量逐年攀升。


image.png

这也带动了安顺民宿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安顺市民宿产业示范区专项规划(2023-2030)》《安顺市创建民宿产业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相继出台,现已形成黄果树、龙宫、屯堡、高荡四大民宿集群,全市民宿超过1300家,床位超过28000张。


避暑经济成为安顺乡村振兴新引擎。原本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的村民,如今通过盘活闲置房屋建成民宿,在家门口实现创收,一些民宿老板短短2个月时间内,毛收入超过了10万元。


同时,避暑游客的持续涌入,带动村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村庄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宜居,年轻人也愿意留下,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上一篇:【避暑纳凉贵州行】避暑火了 村民回来了|安顺小山村清凉转型

下一篇:柬泰边境发生交火 我使馆提示中国公民避免前往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