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堪称民族服饰中的瑰宝,承载着苗家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普定县坪上镇和平社区大山深处,就孕育出了一位最美贵州绣娘——杨家芬,她以对苗族服饰的热爱与执着,创办了普定朝洪民族服饰加工厂,深耕苗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十五载,助推苗族服饰文化在时代的脉络里熠熠生辉。
走进杨家芬的民族服饰加工厂,琳琅满目的苗绣产品带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民族风与现代风的组合也给苗族服饰赋予了新的时尚元素,让大山里的苗族服饰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土生土长的苗家女儿,杨家芬自幼就跟着母亲穿梭于彩线银针间,她对苗绣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2010年,杨家芬以3台缝纫机起步,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经过十五年的用心经营,彼时的小作坊,如今已蜕变为拥有20余台设备的标准化加工厂。
普定朝洪民族服饰加工厂负责人 杨家芬:我们少数民族的衣服工序多了,每个月做不了多少,一年做到1000多2000套。毕节地区和黔西大方,还有云南这些地方都销售,销售得还可以,我们每年做一两千套都销售完。
电脑绣花机的高速运转,布料上的传统图案与机械臂的精准动作相映成趣,织就了一条经济效益可观的特色产业路。订单高峰期,加工厂可以带动20余名绣娘实现稳岗就业,“农忙种田、闲时刺绣”的灵活就业模式,让务工绣娘们可以兼顾家庭与生计,将苗绣从“家庭副业”变成了“增收主业”。
普定朝洪民族服饰加工厂务工绣娘 熊艳:我17年到这里来做活的,陆陆续续已经快8年了。工资高的时候5000多(元),我到这里来做工非常满意,因为我还可以照顾家里,还可以挣点钱。
普定朝洪民族服饰加工厂负责人 杨家芬:老祖先传下来的这些(手艺)我们也不会丢。
杨家芬一直秉承着的初衷,促使她毫无保留地传授刺绣技艺,并不断为苗族文化传承添加新“叶”。现如今,杨家芬的儿媳杨胜秋接过接力棒,借助网络平台宣传生产的产品,让大山里的苗族服饰走进了更广阔的市场。
杨家芬儿媳 杨胜秋:周边县区都有我们的销售点,同时也在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宣传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服饰,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民族特色 (展示的衣服)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很多服装都是顾客网上预订的,销量非常好,常年几乎都没有现货。
苗族服饰文化传承必须考虑如何发展。在杨胜秋的规划里,直播间将成为重要的“文化窗口”,同时紧跟市场潮流研发新产品,不断提升苗族服饰市场竞争力。
杨家芬儿媳 杨胜秋:接下来我们会不断地创新和改良,让我们的民族服饰融入现代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也会通过不断地学习把我们的苗族服饰带入直播间里面去宣传,争取把直播做得更好,找到更多的订单,带动更多人一起增收致富。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工厂,十五年的坚守里,杨家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工作之余,她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将经验传递给更多人。
普定县妇联业务股负责人 胡存霞:杨家芬是我们普定优秀的刺绣手工民族传承人,2023年就荣获“贵州最美绣娘”的称号。同时她也积极的提升自己,每次都是积极的参与我们省市妇联的各种培训。2024年的时候就担任我们民族特色手工培训班的教师,培训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同。
属地政府的支持则为产业发展搭建了舞台,坪上镇借冰脆李节、化处镇荷花节等活动,向外传递、展示坪上镇苗族服饰的风采,既让节庆成为苗族服饰产业的跳板,也让文化价值转化为实在的经济收益。
普定县坪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龙虹:我们坪上的6家少数民族服装厂目前已经带动了70余名在家妇女就业。下一步,我们也将抢抓纺织业向内陆转移的机遇,争取更多的合作共赢的机会。也希望利用这个契机,在宣传我们的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的同时也实现经济的腾飞。
安顺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皮凌霞
普定融媒:何召
编辑:冯浩
责编:丁世飞
编审:刘曾山
上一篇:贵州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A段录取顺利结束
下一篇:平坝灰鹅以销定产发起“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