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人们奔赴安顺经开区幺铺镇十里荷廊风景区的脚步。
7月12日,一年一度的“荷你乡约・十里荷廊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如期开启,市民、游客徜徉在上千亩荷塘,为安顺经开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踏入十里荷廊景区,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连片莲藕田,层层叠叠,如绿浪般随风起伏;荷花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盛开,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若雪,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吸引了人们频频驻足打卡。
美景之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沙滩寻宝活动里,孩子们兴奋地在沙滩上挖掘,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每当找到一件“宝物”,纯真的笑声便会在沙滩上空回荡;鱼王争霸现场,大人、小孩纷纷挽起裤脚,踏入水中,与鱼儿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大家脸上洋溢着专注与喜悦;游船演绎舞台上,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演员们载歌载舞,优美舞姿和嘹亮歌声,将当地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两岸游客阵阵喝彩。
云南游客牛广波带着家人专程前来游玩,他难掩兴奋之情:“早就听说十里荷廊的荷花很美,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荷花规模大,品种也多,而且游玩项目很丰富,带着孩子玩得特别开心。”
像牛广波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在少数,暑假期间,景区每日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安顺经开区人和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广福介绍,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十里荷廊景区不断推陈出新。
“活动从7月12日持续到9月底,期间除了精彩的表演和趣味活动,沙滩、鱼鳞瀑布、观光小火车以及观光步道全天候开放。我们还融入了地方特色美食,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品尝地方味道。同时,我们还增设了夜游十里荷廊的体验,让游客感受夜间舒爽的气候和美丽风景。”车广福说。
事实上,十里荷廊能有如今这般热闹的景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安顺经开区长期精心打造文旅IP,深度盘活乡村旅游资源的成果。过去,这里只是一片普通的农田,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有限。安顺经开区立足当地平坦宽阔的地势和丰富水源,敏锐地捕捉到莲藕产业的潜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莲藕种植。随着莲藕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获批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后,当地转变思路,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启动打造十里荷廊景区。
从完善旅游观光步道、科普场地、儿童乐园等基础设施,到举办各类特色文旅活动,“荷你乡约・十里荷廊文化旅游季”品牌逐渐打响。每一届活动都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十里荷廊也迅速成为国内知名的网红“打卡点”。该景区每年实现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暑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品牌效应不仅体现在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上,更如同一汪清水,浸润着乡村经济的各个角落,带动了产业融合发展。在十里荷廊,围绕荷花衍生出了一系列产业。莲藕采摘、莲子加工,让农产品有了更高的附加值;以荷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精美的荷花刺绣手帕、小巧玲珑的荷花香包等,深受游客喜爱;当地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一桌桌以莲藕、莲子等为食材的特色美食,如莲藕排骨汤、莲子银耳羹、荷叶糯米鸡等,让游客大饱口福,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不仅如此,十里荷廊还成功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阿歪寨村紧邻十里荷廊,村里传统民居保持完整,民族刺绣手艺传承创新,三国藤甲兵文化独具特色。阿歪寨抓住机遇,依托自身文化资源,打造三国文化城墙、建成农村乡愁民宿等,成为远近闻名的“藤甲谷”景区,被评为“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牛蹄关村则以文化赋能,将村内闲置的老旧危房进行再改造、再利用,形成以特色民宿为中心的多元素融合旅居,也成功入选“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年来,安顺经开区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将农业产业作为旅游业态升级的重要资源,同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构建了果园、花园、菜园、特色村庄等一批农旅一体化旅游区,推动农业链条更长,旅游业态更足。同时,积极推行“支部 合作社 企业(基地) 农户”等模式,鼓励村民将闲置土地入股合作社,引进农旅公司开发,增加入股群众收入。并持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提升、改进少数民族手工工艺,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出一批乡村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如今,安顺经开区已形成了以幺铺镇、十里荷廊、阿歪寨、“你家院”等为核心的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旅游示范带,实现串珠成链。从十里荷廊的生态蝶变,到阿歪寨、牛蹄关等乡村的华丽转身,文旅IP不断激发乡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