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锁水”25万立方米——安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2日

5月9日晚,一场暴雨突袭安顺。不过,城市街头却鲜见积水。这得益于安顺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同时,还让这座工程性缺水城市科学收集雨水,留住“天上之水”。自安顺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3年时间过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走进安顺经开区杨湖豪庭小区,干净整洁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即使刚刚经历暴雨,小区地面却没有一点积水。当雨水接触到地面,它们就被迅速“吞没”。

这些被“吞没”的雨水去了哪?小区物业经理李文雄介绍,杨湖豪庭是一个“海绵小区”,建设时就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仅铺设了透水砖,还修建了雨水收集系统,当雨水落下时,会迅速渗入地下,再经过管道、沟渠等进入小区蓄水池内,小区蓄水池容积为9吨,可满足日常小区花卉和绿植浇洒。

QQ_1746866377250.png

小区下雨无积水

在安顺,像这样的“海绵小区”正在不断涌现。仅2024年,天瀑学府、百里城小区、西湖御园、誉景三合、仟坤城市森林、南华圣景等多个小区就建设了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

同时,在城市公园、广场、学校、单位等各个区域,雨水收集系统也从无到有,随处可见。

安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然而,由于特殊的地形和地貌,地表水易下渗,难以蓄存,同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集中,旱季则水资源匮乏,成为工程性缺水典型地区。多年来,“有雨无水、有水无盆”一直是城市“痛点”。

留住雨水,安顺一直在努力。2022年5月,安顺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安顺迎来契机。经过3年时间建设,安顺雨水资源化利用量已达到每年25万立方米。

QQ_1746866501862.png

海绵化改造后的南马广场

安顺南马广场建于20多年前,随着时光流逝,遇到下雨天,广场便容易积水。2024年,该广场进行海绵化改造,积水问题将迎刃而解。该广场建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降落在广场上,就会迅速被吸收,经过层层过滤,再通过排水板进入到蓄水池内。

海绵化改造项目负责人王青海介绍,目前,南马广场雨水收集系统所有管道已建设完毕,只剩下蓄水池尚未修建,很快,雨水便将被利用起来,广场卫生间冲厕、浇花、清洁等都可使用雨水。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未来,使用雨水进行卫生间冲厕、浇花等工作,一年可节省水费上万元。

据了解,安顺经开区已实现雨水利用,平时市政浇洒水源来自辖区杨湖,大大节省了费用。

不过,省钱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当暴雨袭来时,雨水将会被迅速吸收、留住,而不是让其排入到城市市政管网中,加剧管网负担。很多时候,市政管网排水不及时是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3.png

此外,留住雨水对于提升城市颜值功不可没。在安顺虹山湖上游,有一个金牛湖。2024年4月,金牛湖进行扩建,项目包括雨污水管网改造、海绵型绿地、生态停车位、周边山体提升改造、调蓄空间提升等。当暴雨来袭时,湖泊收集雨水,缓解下游虹山湖、贯城河压力;当缺水时,该湖泊又可为虹山湖、贯城河进行补水,让城市保持美丽。

下一步,安顺将结合雨水资源利用需求,通过建立完善建筑小区、公园绿地、湖库坑塘雨水资源利用体系,兴建更多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雨水用于道路浇洒、绿化浇洒和枯水月河道生态补水,替代部分优质自来水水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杨媛媛


上一篇:徐麟在黔西南州调研

下一篇:中方发布会: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