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高校科技成果要走向市场︱新质生产力系列评论之二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3日

微信图片_20230719141624.jpg

5月21日,省委主要领导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调研时强调,要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深化科技攻关,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助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在以科技创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贵州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无水硫酸钙制备关键技术”以1920万元转让给贵州立方微晶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转化,使湿法磷酸生产中氟的回收率由50%左右提高到80%以上,大幅提升磷矿伴生氟资源的回收率;再如六盘水师范学院针对煤矿开采的瓦斯排空和无法利用的问题,研发了国内领先的甲烷绝热催化氧化技术,最终以120万元的价格实施转让,服务生产。

尽管近年来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定成绩,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转化价值不显著,对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不够等问题依然突出。从省科技厅一项关于全省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2022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报告看,2022年全省48家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签署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同比增长了21.48%,但合同数量同比下降了2.27%。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贵州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需求更加迫切,更需要高校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解决发展面临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我们亟须多方发力,加快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首要是提升成果质量。应该看到,当前全省高校研发活动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情况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契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成果不多。一边是高校大量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产业发展面临系列技术难题。这要求各高校要把提升科技成果质量作为重中之重,让科技问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同时,职能部门要引导高校科技创新更加聚焦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基础研究要真有发现,技术创新要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要真有效果。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加大政策激励。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科技成果顺畅转化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构建符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客观规律的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政策激励环境。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市场失灵的问题尤其需要重视。应该看到,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需要以资本为驱动,从发达地区经验看,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是解决推进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缺乏的一个有效方法。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过程中政策落实不到位也需引起足够重视。比如现行的成果转化政策与组织人事、审计等相关政策衔接不够,导致部分高校存在顾虑,不敢执行。同时,各职能部门间的有效协作还不够高效,尤其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一些科技成果在转化时受阻。对此,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性的认识,主动作为,推动相关政策更好落地实。

如果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是“从0到1”,那么科技成果转化则是“从1到无穷”的伟大跃迁。高校科技成果迈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需要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各高校通力合作,协同推进,方能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更多观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传统产业 | 新质生产力系列评论之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袁航


上一篇:参展单位突破6000家!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今日启幕

下一篇:即将开售,端午假期购票日历来啦!

视频点播更多>